【三下乡】涪陵荔枝古道调研纪实:长师学子共探历史足迹,共谋文旅新篇

发布时间:2024-07-12浏览次数:10

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赋予了荔枝浓厚的传奇色彩。7月11日,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伟、副院长刘安全、“携梦”指导老师范凯以及“携梦”志愿者服务团对著名的荔枝古道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挖掘荔枝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探索其在现代文旅产业中的发展潜力,并为涪陵乃至川陕渝地区的文化旅游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荔枝古道,作为蜀道网络的重要一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它北起陕西西乡,南达重庆涪陵,是古代专为运送荔枝这一珍稀果品而开辟的官道。调研队伍沿着古道遗迹,追寻历史的踪迹,深刻体会古人的智慧与勤劳。

据当地党组织副书记李涛介绍,这条蜿蜒曲折且险峻的荔枝道,除了运送荔枝的传奇,还承载着政令、邸报、家书、盐茶等南北货物的流通重任。其前身可追溯至三国时期的“洋巴道”,全长达1000多公里。唐代因荔枝的运送而声名大噪,更名为“荔枝道”,并长期作为巴蜀与历代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流的重要通道,直至20世纪80年代现代公路网络的兴起,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尽管古道已不复昔日繁华,但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仍具有深远的意义。

调研队从百胜镇丛集乡紫微村出发,实地考察了涪陵荔枝古道的起点拱桥。这短短的7米多距离,却承载了千年的历史重量。从码头运来的新鲜荔枝,正是从这里启程,踏上长达七天的进京之旅。在曾经的苟家场,调研队发现了被破坏的土地庙遗址和功德碑,碑文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 古色古香的乡场虽已破败,但调研队透过残垣断壁,仿佛仍能感受到往昔的繁荣。继续前行,在回龙村,他们见证了荔枝道最后一段13.14公里的历程,爬山涉水,披荆斩棘,满怀对未来的憧憬。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调研队穿越崎岖小路与茂密丛林,最终在一处隐蔽之地发现了古老的铜岩溪古桥遗址。据桥旁石刻记载,该桥修建于明代正统二年(1437年),是涪陵通往长寿、重庆城区及川北的重要通道。古桥虽已斑驳,却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岁月的沧桑。调研队深知,这座古桥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应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

荔枝文化无疑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而荔枝古道作为线路性文化遗产,其价值虽常被忽视,但只有通过深入挖掘和品味,才能实现跨时空的交流与对话,让这份历史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撰稿人:赖皎莺/文 赖皎莺/图

审稿人:范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