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党建和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学习老一辈建设者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勇于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提升党员党性修养,我院党总支于5月10日在涪陵区816地下核工程举行了主题为“建功立业新时代,爱国奋进新青年”的党员学习调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公共事业管理系党支部书记孟超同志带队,我院全体学生党员参加。
感建功一代,悟立功新兴
活动之初,党员们有序上车,导游向我们简单介绍了816地下核工程的由来和建设背景:816地下核工程是作为甘肃404工厂的后备核企业而筹建的,上个世纪60年代,前苏联对中国进行核威胁,中央决定在三线腹地建设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要求靠山进洞。因白涛靠山靠水,既隐蔽又方便物资运输,于是816地下核工程也就落地在了涪陵区。因其地下地形复杂、迂回曲折,孟超同志在进洞之初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和816地下核工程注意事项,同时也对党员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他们都能奋进修炼,提升自我,争做新时代楷模。
816地下核工程内部充分体现了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科技感的完美融合,一条条通道在声光电的巧妙应用下,犹如时光隧道一般,把党员们带回当时那个时代,去感受当年的情景。党员们认真参观,每当看到神秘惊人之处,他们或小声交流,或低头深思,在整个学习参观的过程中,都带着高度的尊崇感和敬佩感。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摄人心魄的体量巨大的人工洞体和蔚然壮观的核反应堆锅体,还有主题展厅中展出的一份家书、一张奖状、一顶安全帽……“做永远的工程兵”是整个816地下核工程建造的高度凝练,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精神。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物资匮乏的时代,如此巨大的工程在没有现代化设备的背景下,只能全由人工建造。建造是如此困难,工程兵的安全也存在着一定的威胁,但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做永远的工程兵”是一种舍身为国、不畏艰辛的精神。
感有所获,党员有话说
参观结束后,各位党员仍意犹未尽,同时对816地下核工程也深有体悟。其中,陆勇同志说道:“来到现场的视觉冲击很大,整个工程令人叹为观止,老一辈的建设者们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永远铭记,他们应在历史的篇章中永远熠熠生辉。我们年轻一代党员更当提升党性修养,传承爱国精神,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心中有家国,奋力实现梦
胡超林同志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很感谢党总支提供的机会来参观816地下核工程,置身其中令人十分震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人民。816地下核工程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发展和崛起,也证实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努力学习知识,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最后,孟超同志对此次活动总结道:“党总支组织的这次活动是很有意义的,在六、七十年代这么艰辛的条件下,工程兵全靠人工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付出了血汗代价。816地下核工程不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下长城,更是一曲慷慨悲壮的时代交响乐。新时代的党员更要坚定四个自信,传承并弘扬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时代建设出力。”
此次活动,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员的爱国主义教育,还让他们切身感受到革命前辈舍身为国的家国情怀、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和勇于付出的奉献精神,激励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永不停歇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奉献。
本次活动在党员们响亮地宣誓中圆满结束。